当前位置:首页 > 寿宁新闻网 > 要闻
扶贫一线显身手
2017-07-04 16:57:26  来源:寿宁新闻网  责任编辑:余琳艳  
    创建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创办全省第一家村办“农民大学”,成立全市第一家正式注册的村级公益慈善会……他们原本不是寿宁的干部,却与当地其他党员干部一起摸爬滚打;他们不是寿宁的群众,甚至不懂寿宁农村方言,却融入当地与乡村百姓一起生活,为寿宁贫困乡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出点子、解难题,谋福利。

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省、市共计下派了67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寿宁县开展驻村任职蹲点工作,其中,驻村任职13人,蹲点两批次共计54人。3年来,全体驻村干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挂钩选派单位和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大力传承弘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好传统好作风,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在扶贫第一线上用拼搏与奉献交出一份份满意的扶贫答卷。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底,67名驻村蹲点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635户,帮助排查化解纠纷矛盾528个,帮助落实村集体增收项目221个,协助筹措资金1.5亿多元,为推动寿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2014年4月10日,作为省委组织部选派的干部王永继来到寿宁县南阳镇东吉洋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王永继说,要让村民满意,就要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他用行动证明了这个观点,三年来,他带领村两委共争取经费1050多万元。通过签订亲情捆绑协议、联户捆绑的方式对建档立卡22户贫困户进行帮扶。除两户因病因残无法脱贫外,均在2016年实现脱贫。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3500元提高到2016年的13000多元。三年来,共争取和拆借各项项目经费1000多万元,到位资金900多万元。完成吉洋大道、吉洋湖公园、防洪水渠、农村幸福院、路灯照明、房屋立面改造等43项村中各类大小公益事业建设。成立宁德第一家正式注册的村级公益慈善会,配合县里举办美丽乡村公益行活动,启动“改水改厕”工作。三年来,东吉洋村由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变成了寿宁县数一数二的美丽乡村。

在寿宁,像王永继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谢鸿怀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说,他得怀着“做小学生”态度学习,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装糊涂。

谢鸿怀担任的是寿宁县斜滩镇楼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三年来,他一共为村里争取到各级各类项目资金1600万元,实施旧村复垦项目、“美丽乡村”项目、地质灾害点整治等各类项目19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用群众的话说“三年驻村用心帮 幸福楼下谢书记”,

三年来,谢鸿怀积极引导楼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杨梅、猕猴桃、毛竹及林下养殖等产业,培育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引导成立寨顶岗农民专业合作社、杨梅山东魁杨梅基地,大坪油茶基地等,目前已发展毛竹基地100多亩、种植东魁杨梅200亩、脐橙150亩。通过出租土地、沿街立面改造出租店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村财5.6万元。引进的竹木加工厂、花卉种植合作社以及川源机制砂厂,为该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经过三年的扶贫开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800元提高到2016年的13000元。楼下村的26户困难户中,目前已有1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如今,乡亲们内心充满了脱贫致富开创新农村的雄心和壮志,这将是他们走向新时代的致胜法宝。

把堡垒建到致富的阵地上

曾守福驻的下党村距离县城43公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全村309户,1341人,现有党员6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2014年4月,曾守福从省委组织部到下党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后,2016年,村财从2014年的零收入增,长到22万多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6400多元增加到12000多元,带动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同时,下党村信息化建设跃居全省一流村水平:全村开通了免费WIFI、看护宝、LED党员远程教育广场、微电影院、线上党务村务公开等信息化应用。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扶贫攻坚才能有战斗力,通过支部的作用,下党村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三年来,他秉持“创新发展、共建共享”的理念,形成并实践了“一心二业三推动”的驻村工作思路(即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抓住茶叶和乡村旅游两个主产业,推动村财和村民增收、推动互联网思维在乡村传播实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扶贫定制品牌“下乡的味道”,推行“互联网+TV”党媒精准扶贫新模式,探索金融扶贫与乡村旅游扶贫,有力地推进了党建富民强村工程。

甲坑村第一书记叶永茂也是所有省市驻村干部中的一员。三年来,他积极以党建促发展,通过加强党员学习、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村党支部建设、积极发挥群团作用等,带动了犀溪镇甲坑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改变了基层党建软弱涣散的局面,推进了美丽乡村、资源整合、产业提升、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建卡立户的贫困户由原来的11户减少到现在的8户,慰问困难党员、困难户、计生户、残疾户等达200多人次,慰问资金达10多万元,补助困难学生达20多户,资金达2-3万元。2016年全村农业总产值由2014年的1954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150万元,比增10%,农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4200元,增长到现在的7535元,比增80%;增加村财收入约2.2万。三年来实施大小项目近40个,投入各项资金500多万元。2016年度,甲坑被评为文明村,“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被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把扶智扶到贫困的“七寸”上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村里办大学,听起来新奇、做起来困难,将这“不可能的任务”完成的,正是大韩村第一书记周圣义。

2015年4月,大韩村党支部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创办了全省第一家村办“农民大学”,学校为开阔农民视野、转变农民观念而成立,旨在培育懂技术、懂政策、懂科学、懂经营、懂生活的新型农民,为解决村里发展后劲不足、缺乏管理经营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学员还有特殊福利,“农民大学”每年还将选送优秀学员到福建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他们的学费和食宿费用还可免除。

引领村民致富、增强内生动力,“农民大学”仅仅是周圣义无数努力中的小小一项。

为了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周圣义想了许多点子:他筹集资金修建10公里的茶园道路,建立茶园蓄水池,电瓶车可直接开到茶山,农民彻底告别肩挑背扛状态;他带领村里建立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优质高效种植模式,扶持茶厂发展,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宣传,走品牌经营的道路;依托水果种植,他引导村民建设山上种脐橙、林下养鸡、水里养鸭的“立体种养殖农场”,500亩脐橙果香飘溢,果树底下养殖的3000只生态鸡还没长大就已被以50元一斤的价格预订一空。

2014年12月,大韩村获得由500万网民投票产生的“福建最美乡村”称号,一个“支部强、产业兴、村庄美、民风好、农民富”的“富美大韩”初见雏形。

周圣义:“当看到村庄一天天在变美农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时,又充满了无限的力量,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

刘志弘:“下派干部驻村任职蹲点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既帮助农村发展,又提升干部素质,希望能继续下去。”

郑旭田:“面对亭下百姓,吾情殷殷,一千多个日夜与亭下百姓同进同退,攻坚克难,尽情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

这是一份真情告白,不计名利,甘于奉献;这是一首青春赞歌,栉风沐雨,风雨兼程;这更是一种信仰的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115号
  • 闽ICP备19019730号-1
  • 国际联网备案号20131206
  • 中共寿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寿宁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胜利街128号
  • 邮编:355500 联系电话:0593-2171986   E- mail:lqzx6789@qq.com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171986   举报邮箱:lqzx6789@qq.com
  • 寿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