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新闻网讯 项丽霞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农户增加收入,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并最终实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大安乡泮洋村在推进农业产业扶贫方面唱响“三部曲”,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情况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奏响脱贫致富之星“独奏曲”。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扶贫工作伊始,泮洋村通过分析19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现有的家庭劳动力情况,摸清贫困户“家底子”。召开会议,积极动员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陈清祥是泮洋村国定贫困户,二女计生户,在乡村二级的动员支持下,种植杨梅200余亩,从一个种植技术落后,不懂杨梅经营的贫困户在短短三年内变成了种植技术能人、采摘销售、送货上门的经营人,成了村里有名的“脱贫致富”之星,今年村里还聘请他为村杨梅种植基地技术指导成员,带领全村19户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
奏响党建和扶贫“二重唱”。 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有了产业,才有造血的能力,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安乡泮洋村突出党建引领抓作风建设,探索党建扶贫“1+N ”模式,创新工作思路,发挥党建作用,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骨干带头作用。围绕“党建·人才·资金·项目”有效对接、深度融合党建工作新机制,采用“1+N”模式,立足自身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增强村造血功能。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地上地下结合,探索“村集体+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优势,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今年,泮洋村委充分利用市级财政10万元补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机会,流转200亩土地种植杨梅,吸纳全村19户贫困户以产业扶贫奖补资金入股,建立了村委代建代管代售、贫困户入股分红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19户贫困户0投资,无风险,保收益的形式,进入村集体的杨梅基地中,每户2亩预计在三年后能户均收入到达1万元。
奏响产业精准扶贫“大合唱”。大安乡泮洋村党支部通过引回乡贤回乡创业,建立绿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花卉、猕猴桃、葡萄、芦笋等现代农业以期带动村经济发展。目前该公司已有花卉基地100亩,猕猴桃基地200亩,葡萄基地30亩,芦笋基地2亩,有效带动周边的群众发展。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精准扶贫户+基地”通过介绍贫困户2户到公司上班,为贫困户带来工资性收入2000元/月。同时,村党支部正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部署,认真筹备全乡的精准扶贫户示范园。该示范园由政府筹集大部分资金、贫困户自筹小部分,购买2018年就有收入的猕猴桃种植园,通过贫困户自主管理、新植和企业代管模式,解决管理技术问题,通过企业帮助联系销售、定价回购和采摘销售模式解决销售难点,按照目前市场价估算挂果第一年(2018年)每亩营业额可达到20000元,之后每年可达到40000元,实现全乡贫困户的稳定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