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新闻网讯(王志凌吴通华) 搭架、造棚、种葡萄……7月28日,忙碌在葡萄园里的寿宁县凤阳镇官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缪义库劲头十足。 脱贫乏术,曾让他一度茫然。 现年44岁的缪义库一家四口人,两个孩子在读书,妻子患上脑膜炎,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他的肩上。靠种几分田、打些零工,一年收入寥寥数千,举步维艰。 走进缪家——一幢已成危房的祖上老宅,土墙残破、四面漏风,简陋得让人不忍直视。他的兄弟们早已搬离这里,盖起了新房。可他真是穷,至今还蜗居于此。一遇风雨天,就得转移安置。 摆脱贫困、安居乐业,成了缪义库最大的梦想。 种葡萄!镇上红红火火的葡萄产业,让缪义库心生念想。可钱在哪? 寿宁信用联社领导入户了解产业资金需求情况 在贫困户缪义库家中走访 寿宁县农信联社“垄上行”金融服务队来了!现场录入信息、审核、授信,今年3月,缪义库拿到了4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同时还有一张授信1万元的福万通·精准扶贫卡,按国家基准利率,随取随用。 4万元当生产资金、1万元做流动资金,缪义库风风火火种上了3亩多大棚葡萄。农闲时,他还到镇里帮忙种樱花,一天有150元工钱,两头增收。 “托农信联社的福,增收脱贫,这好日子要来了!”憧憬新生活,缪义库信心满满。 寿宁,福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扶贫开发中,金融部门如何主动作为、体现担当?去年以来,寿宁县农信联社以该县被列为全国农村金融扶贫创新试点县为契机,立足当地实际,创新成立“垄上行”金融服务队,以“背包银行”模式,主动与各网点、村两委协作,将银行柜台服务送至百姓家中,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 “农信人历来就有背包下乡、走村串户的优良传统。”寿宁县农信联社理事长方瑞忠告诉记者,“背包银行”,即一个背包,一台ipad、一本日志、一份台账、一套宣传册,走村入户、上山下田,现场办理金融服务,支农支小,帮助贫困户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摘了“贫帽子”、盖起新房子,凤阳镇官田村果农缪义良就是这一金融扶贫模式的受益者。去年,10万元扶贫贷款支持,他发展大棚葡萄9亩多,当年收入达到10万多元。不仅自己成功脱贫,盖起三层半的新房,他还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葡萄、共同增收致富。 金融服务队队员通过ipad系统,现场为果农提供金融服务 如今,在凤阳镇,通过支农金融精准帮扶,“上半年种葡萄、下半年建房子”,已成为包括许多贫困户在内的当地群众的新常态。 “没有农信联社的支持,我脱不了贫,这个村的葡萄产业发展不起来!”回首来路,缪义良感慨不已。 把银行“装”进背包里,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寿宁“垄上行”金融服务队的脚步踏遍全县70多个乡村。截至6月末,对全县3164户精准扶贫户,该联社已直接帮扶发放贷款756户,金额达3341.62万元;项目业主带动发放9户,金额275万元,带动贫困户55户、193人;发放扶贫户子女助学贷款154户,金额86.17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0月,全省农信联社首张“福万通·精准扶贫卡”还在下党乡发放。该卡集储蓄、结算、授信等功能为一体,是全省首发以精准扶贫为主题免保证免抵押免年费的特色银行卡,也是福建银行业发行的第一张精准扶贫卡。至今,寿宁农信联社已发放精准扶贫卡440张,授信628.5万元,目前用信292.57万元。 此外,近三年来,该联社还通过“福万通”慈善基金捐助贫困学子103名,金额达47.1万元。 “背包银行”垄上行,“金融活水”惠农家。据悉,目前,寿宁“垄上行”金融服务队的创新模式已引起省、市农信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其经验模式今年全省各地进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