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寿宁县志》记载,五里亭古道这条路古称南路,出城经五里亭向西,越高山岭,过小托、日洋铺、九岭、芹洋等村落,穿过石门隘,便进入政和县。古道出南门经清源乡、芹洋乡、平溪乡往政和县。出城经五里亭向西,越高山岭,过韶托、叶洋铺、九岭、芹洋、尤溪、平溪、溪底、南溪,穿过石门隘,进入政和县境。在明朝景泰六年至清朝雍正十二年,为寿宁通往建宁府正道,沿途设叶洋、芹洋、尤溪、平溪、南溪5处铺递。县城至南溪40公里,至政和的新坑口 45公里,至政和县城100公里。 在明代,是寿宁通往建宁府正道,沿途设叶洋、芹洋、尤溪、平溪、南溪五处铺递,而五里亭则是此古道的必经之路。当年迎送达官要员均以此为界,在这里握手道别。于是,古道成了交通要道,也成了官家身份的象征。曾繁华如斯,如今古道旁却杂草丛生,很是沧桑荒凉。听闻还有热心人士将破败处翻修,沿着石阶往上,很难再寻到古道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