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寿宁新闻网 > 魅力寿宁 > 旅游风光 > 
大德大爱之下房村
2017-10-17 10:23:03  来源:寿宁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春玲  

寿宁新闻网讯 吴苏梅 下房村,全村独姓陈,位于南阳镇东北部,南距南阳镇六公里,北距寿宁县城六公里,正是寿宁至南阳一城两区十里生态长廊的中心地。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中午,我从寿宁县城出发车行不久就到了两镇同城连接线下房水尾路口,沿着路口的村道向下房前行1.5公里就到了下房村。

村中路口中斜斜地生长着一棵百年樟树,虽历百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樟树不远的路旁即是下房小学。这里曾是陈氏先祖迁居下房时的祖宅所在地,占地宽广。为了建小学,陈家人将祖宅拆除,从村里矿山开采花岗石,全村投工投劳建起了3座高大的教学楼。这里于是成了全村的希望,多少下房人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走出大山,走向广阔的天地。如今,随着下房人经济的改善,下房人多将孩子送到城关或南阳就读,这里闲置了下来。

从下房小学出来,沿着水泥路向村中行去,路旁砖混楼房林立,村民们三五成群闲话家常,不时可见挑着茶青的村民走过。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陈孝绩告诉我,金丝扣(地瓜扣)和茶叶是下房人致富的法宝,近些年,还有很多村民从事养殖业。下房金丝扣的生产几乎与村庄的历史一样长,是当地名副其实的传统产业。村里金丝扣的制作工艺高超、工序齐全,每年农历9月底到春节前是金丝扣生产的繁忙季节,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榨粉、蒸糕、刨丝、翻晒,家家户户都忙得不亦悦乎。生产旺季曾有10多万公斤的金丝扣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创下上百万元的经济收入。

行走在砖混楼房林立的村中小巷,只能偶尔见到一两座年久失修的明清老宅一角,我们便登上了村中北面的一块高地向村中眺望,只见下房村如一条玉带分布在竹林、树木茂密的两山之间,林立的砖混楼房与黑瓦土墙的老民居相互依伴,袅袅的炊烟不时从黑瓦间冒出,透出一股股生机勃勃的安乐气息。

位于村庄东北面的陈氏支祠是该村保存最完好的百年建筑。陈氏支祠始建于宋嘉佑庚子年间,先后历经4次翻新,如今依然保存着较多文物。主祠分前中后三堂,占地1300多平方米。祠堂门口立着4对古朴的旗杆石,依稀可见大清光绪庚子科等字样。祠堂大门内侧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墙壁上立着一块宗祠碑记,上面记述着该村修建宗祠的由来及陈氏各支捐款情况,两块元朝年间的动物石刻靠墙立着。虽经多次翻新,但祠堂的整体结构依然保持着原貌风貌,林立的木头柱子下即有美观的清代莲花石柱础座又有古朴厚重的元朝圆石柱础座。祠堂的后堂是陈尚书纪念堂,这里雕花斗拱厚重美观,两旁的墙壁上、梁柱间悬挂着数量繁多的陈氏各分支送来的一脉同枝等牌匾。

陈尚书即是下房村民的肇基始祖陈洪轸。从《陈氏宗谱》及陈孝绩的讲述中可知,陈家先祖陈汉唐太守卸任后携家眷到寿宁三峰居住。他生有四个孩子,其中一子陈洪轸12岁前还不会说话。一日清晨,老虎袭击陈家,驮走一口猪,此时,陈洪轸突然开口说道:前山虎驮猪,陈家出尚书。家人皆异其言,从此对他刻意教导。陈洪轸果然不负众望,悬梁刺股,勤奋攻读,于宋乾德三年(965年)高中进士,成为寿宁境内第一位进士。后初知洪州事,累升至兵部侍郎,率师平复鄱阳熊万叛乱,以除寇有功,授通议大夫,旋升为宗伯礼部尚书,正一品位极人臣。据民间流传,陈洪轸是当时福建籍的京官领袖。一年,皇帝大兴土木,要求官员回地方各取良材样品,以备遴选。陈洪轸在累谏不纳的情况下,联合地方官员,取箬竹代良木。皇帝见福建样品叶大而薄,杆细而中空,叹息福建地瘠民贫,下旨免征福建山地赋税。此后,陈洪轸做官为全福建人的传说时至今日,仍在民间广为传诵。

陈洪轸舍三峰建寺迁下房还有个动人的故事呢!宋淳化元年(990年),陈洪轸50多岁时与兄长洪钰从京城辞官告老还乡。兄弟二人乘坐的船只经过扬子江时,遭遇大风暴差点颠覆。危急间,两人相抱而哭,跪在船头祷告许愿:如能平安归家,愿舍一切财产报答佛恩。说也奇怪,许愿后随即风平浪静,两人安全回到老家与家人团聚。一日,陈洪轸与家人坐在天井间乘凉,迷迷糊糊间见一个白发老人路过门前对他说,这里已被佛家看中,你们要舍了建寺庙。陈洪轸清醒后即对家人说,扬子江那么大的风浪都让我们平安度过了,家产什么的有什么舍不得的呢!遂将家宅捐出,在父亲陈汉唐于960年初建三峙寺雏形的基础上扩建了三峰寺,并于寺后建了一座宗伯家庙,留作子孙纪念。宋祥符元年(1008年)间,陈洪轸带着六个儿子及一家老小43人搬迁到离城关不远的风景秀美的箭竹洋(下房村原名)居住。

此后,陈洪轸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家族越来越兴旺,许多陈氏后裔从下房迁往闽浙东南沿海及海内外,人口发展到如今有已1038万多人。革命期间,下房人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优秀青年踊跃参军,陈建清同志就是和平年代里的烈士。基于父辈们的教导影响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下房村真正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每家每户的鸡鸭都关在茶园或菜地里的一个角落,从无丢失现象。

村因人富内涵,人因德以流芳。对于下房人来说,先祖陈洪轸舍宅建寺的佳话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这段佳话给下房增添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当我们在下房的小巷里流连时,陈洪轸的事迹便久久地在心头萦绕。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115号
  • 闽ICP备19019730号-1
  • 国际联网备案号20131206
  • 中共寿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寿宁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胜利街128号
  • 邮编:355500 联系电话:0593-2171986   E- mail:lqzx6789@qq.com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171986   举报邮箱:lqzx6789@qq.com
  • 寿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