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日报记者 刘岩生 通讯员 吴通华
▲西浦廊桥市集
老叶形容的成长记忆,源自寿宁县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寿宁拥有珍稀剧种北路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北路戏历经300多年历史,一度扬名四方、饮誉梨园。寿宁是“中国贯木拱廊桥之乡”、“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全县木拱廊桥在数量、技艺、文史资料等诸多方面均在中国廊桥中独占鳌头,堪称木拱廊桥天然博物馆。其中的下党乡鸾峰桥,蕴藏着乡土建筑的精深内涵,也传扬着习总书记当年跋山涉水三进特困乡并因陋就简召开现场办公会的亲民情怀。寿宁还是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仕宦之地,晚年冯梦龙在寿宁任知县期间励精图治并留下了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至今留存的先贤遗迹备受史学界关注和重视。
▲冯梦龙塑像
当前,文化旅游产业正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寿宁县提出,践行文化自信,就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激活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繁荣发展,为山区县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县里要求,坚持文旅融合之路,着力抓好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整理和开发工作,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融合“冯梦龙、古廊桥、北路戏”三张文化名片,以打造“下党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为龙头,联动推进红色下党、梦龙天池、银山花田、三峰公园等规划建设,推动旅游与干部培训、休闲度假、文化体育、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着力从景区打造和人文景观充实上双管齐下综合开发,打响“清新福建·难忘下党”品牌,打造“八闽夏都”,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文旅融合扮靓下党 ▲古民居成为乡村游亮点
围绕这一发展思路,近两年来,该县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以打造“中国下党红色旅游新地标”为龙头, 县里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下党乡村落民居及历史遗存、文化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开发建设,实施了鸾峰桥、文昌阁、文化公园、主题展馆等项目建设。总投资5800多万元的“党的作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眼下也已经动工建设。一个集红色文化、亲民文化、廊桥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旅游区已然成型。与此同时,依托革命老区大安乡境内被誉为“千年秘境,百硐奇观”的官台山古银硐遗址资源,县里深度挖掘“母亲山”传统文化记忆及乡土遗迹中的人文精神,规划以休闲花田度假和主题银硐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矿山公园——银山花田旅游区(一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规模4.3亿元,目前正全面展开前期工作。依托珍稀剧种北路戏这一人文品牌,县里专门成立了寿宁县北路戏传承保护中心,投入资金1560多万元,拓建改造了北路戏剧院,并发挥中心的示范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活跃乡村舞台。
▲乡间大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