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寿宁新闻网 > 要闻 > 
《中新网宁德》:寿宁县委书记汤孔忠——茶产业托起脱贫致富的绿色梦想
2018-11-19 11:16:44 林榕生 李林灿​ 来源:中新网宁德  责任编辑:林春玲  


“谋划茶产业健康发展,助力扶贫攻坚”茶学学术论坛18日在宁德师范学院举行,旨在促进宁德市茶产业健康发展,探讨茶产业发展新方向,助力闽东扶贫攻坚工作。

宁德种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晋代,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宁德茶叶对外贸易十分活跃,历史上三都澳曾是全国、全省最重要的茶叶输出港口,经此销往世界各地的茶叶曾占福建的一半左右,被誉为“海上茶叶之路”的起点。

学术论坛上,6名专家先后上台围绕“谋划茶产业健康发展,助力扶贫攻坚”作大会报告。期间,寿宁县委书记汤孔忠以《我在山里有片茶》为题作了大会报告。

汤孔忠表示,茶业于寿宁,是民生之基,是幸福之源,是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县28万人口中,70%的群众从事与茶叶相关的产业,人均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片茶园。

寿宁地处闽浙边界,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被誉为“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中国硒锌绿谷”,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点水源涵养区。全县森林覆盖率71.6%,全年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率100%,负氧离子数每立方厘米达1万以上,享有“天然大氧吧”和“八闽夏都”的美誉。

汤孔忠表示,近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第一产业、第一支柱、第一品牌来打造,用执着的坚守,为老区人民托起脱贫致富的绿色梦想,全县茶农人均事茶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因茶叶脱贫的群众占全县脱贫人数的78%左右。

坚持品牌引领。致力打造“寿宁高山茶”公共品牌,制定出台政策,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100多万元,推动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传播、产品规划、渠道拓展等多方面的系统升级,先后获得“寿宁高山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等殊荣。

注重模式创新。在全国率先推出“扶贫定制茶园”模式,使茶农抱团取暖走上致富路;依托科研创新,使茶树资源开发由茶叶采摘向生物科技等全产业链延伸,茶农每亩茶园实现增收2700元左右;竹管垅乡依托茶叶产业,对扶贫模式进行精细化设计,推出“白茶银仓”茶叶促扶贫项目,形成政府联系搭建“银仓”、村委投资建厂、贫困户种植、茶企生产、第三方销售的共同受益模式。

引导集约发展。整合全县茶园资源,筹建闽浙茶城、“茶乡之旅”综合体等,大力促进茶旅、农旅融合发展;依托“下乡的味道”品牌,构建“三农”和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对农户分散种植的一亩茶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促进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提供精准服务。推出“背包银行”服务模式,将银行业务窗口搬到茶园农家,打通了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茶叶全产业链”扶贫,从茶叶的种植、产量、定制、就业、培训等方面,对贫困种植户进行全产业链叠加式帮扶补助,全面激发了“造血”功能。

南方有佳木,寿宁高山茶。饮一盏高山茶,养生益寿;品一缕高山韵,清心康宁。汤孔忠表示,诚挚邀请各界茶人朋友到寿宁做客,让舌尖与高山云雾进行一次深度对话。(林榕生 李林灿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115号
  • 闽ICP备19019730号-1
  • 国际联网备案号20131206
  • 中共寿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寿宁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胜利街128号
  • 邮编:355500 联系电话:0593-2171986   E- mail:lqzx6789@qq.com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171986   举报邮箱:lqzx6789@qq.com
  • 寿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