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寿宁新闻网 > 要闻 > 
从“无电乡”到电力十足,寿宁下党群众迎来亮堂生活——电表箱里的“幸福变迁”
2019-08-14 11:23:09  来源:宁德网  责任编辑:林春玲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龚键荣 通讯员 雷美容)8月7日6时许,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从房灯、街灯到多彩的景观灯,一盏盏灯次第亮起,小山村瞬间璀璨起来。徜徉修竹溪畔,水映灯火,风动影摇,夜色迷人。

若时光回溯到30多年前,此刻的下党几乎是一片黑灯瞎火。彼时的下党,是全省最闭塞最落后的乡镇之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五无乡”穷出了名。

说起电,现年62岁的下党村村民王光川感慨万千。在他的记忆里,那时家里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还舍不得点。若晚上有事外出,则扎一把干柴火把,照明赶路。电灯长啥样,村里人没个概念。

一个谜语,至今让老王印象深刻。一次,来村里的老师给孩子们出了道谜题——“屋里有根藤,藤上结个瓜,瓜里开红花”,没有一个孩子猜得出那是电灯!

敞亮的新生活,始于1989年。当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来到下党,现场召开扶贫办公会,谋划发展路子、解决发展难题。时任下党乡党委副书记刘明华迄今仍清晰记着当年激荡人心的一幕。他回忆说,对乡亲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当场拍板,地委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32万元用于修路,40万元用于水电站建设,并鼓励大家要“以干得助”。在下拨资金的帮扶下,1991年1月,下党第一条公路建成通车;12月,一座250千瓦水电站建成,凝聚暖流的电走进山村人家。

“那时,水电站天一黑就发电,一次发电一到两个小时。第一次看到电灯,非常激动,太稀奇了。”王光川回忆说。此后,当地供电部门又翻山越岭架设电线入村,连上电网,24小时不间断供电,收音机之类的小物件也陆续走进村民家中。

“由于线路跨越无数山头到下党,当时电压依然很低,供电质量差,一遇到刮风打雷下雨天就停电,用电无法保障,且全乡还有三分之二的村庄没通电。”国网寿宁供电公司下党供电服务驿站负责人周道杰是土生土长的下党人,为尽快让乡亲们用上电、用好电,那些年他和同事们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道路难行的情况下,起早贪黑采购物资,肩扛手提搬运材料。

“立电杆、架线路,乡亲们还经常主动上前搭把手搬运材料,那场面真有点‘大会战’的感觉。”周道杰说,那时,通电是村里的一大喜事,加菜、放鞭炮,热闹程度堪比过年。

时光如流,如今下党乡村的电力设施已不断完善。仅2016年至2019年,国网寿宁供电公司根据下党布局和旅游产业发展特点,斥资854万元升级农网,新建、改造了9条10千伏线路,完成下党旧村、西山、下屏峰、槽坑等村的配电网改造升级。

“电通了,路子就活了,大家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村民王光川告诉记者,现在村民家里,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电磁炉、电饭煲、电热水器,各种家电一应俱全。

“以前哪有这生活水平,现在一个月电费少则四五百元,最多的一个月用了2000多度电。”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王光川还在村里办起了民宿。

“村民的幸福指数高不高,透过电表箱里的用电量也能看出一二。”周道杰打趣地说。他告诉记者,目前下党乡用电户数是1270户,1998年时全乡年用电量不足1000千瓦时,2018年用电量已达到165.92万千瓦时,这几年的电量每年递增20%以上。

电力十足,下党乡的茶业和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力。在扶贫定制茶园里,几十个摄像头连接着远程的手机客户端,种茶、采茶、制茶全程可视化,“下乡的味道”通过电商营销卖到全国各地,民宿、农家乐游客盈门。今年,国网寿宁供电公司将再次投资2850万元建设35千伏下党变电站,助力下党打造党性教育教学基地,服务下党乡亲走好乡村振兴路。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115号
  • 闽ICP备19019730号-1
  • 国际联网备案号20131206
  • 中共寿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寿宁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胜利街128号
  • 邮编:355500 联系电话:0593-2171986   E- mail:lqzx6789@qq.com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171986   举报邮箱:lqzx6789@qq.com
  • 寿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