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个14天已过,更为关键的第二个14天刚刚开始,二代病例和聚集性感染的风险不断加大。近日,宁德周边县市就发生了两起典型的聚集性案例。 案例一:隔离措施不严不实引起的聚集性疫情 患者江某某,男,22岁,在武汉从事电商行业。1月21日入闽,1月24日-2月5日返回老家并居家隔离,与其父母共同居住。2月5日乘动车前往泉州后返回,出站时两次体温检测发热,由120救护车送至县医院发热门诊收治入院,2月7日确诊。经省、市、县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联合调查,江某某在居家隔离期间未严格佩戴口罩,与其母有同饮共餐情况,1月29日居家隔离期间外出会友。其母在与江某某共同居住(隔离期)期间多次外出聚众打牌,引发居住地相关联人员的聚集性病例共7例(其中6例确诊),已排查、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178人。 案例二: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引发的聚集性疫情 患者杨某某,男,36岁,长期在武汉经商。1月23日,其携同母亲(60岁)、妻子(29岁)、女儿(6岁)、儿子(3岁)共5人从武汉自驾回闽,24日回到老家,与之前从武汉返乡的父亲(68岁)和在老家的奶奶(86岁)、姐姐(40岁)、外甥(15岁)同吃同住。2月2日,杨某某及其母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2月3日,其父亲和妻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月4日已确诊。2月3日晚,市疾控中心迅速对其家庭其余5名成员采集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其姐姐和外甥为阳性,其女儿、儿子检测结果可疑(待复检),其奶奶检测结果为阴性。经流行病学调查,杨某某等6人居家期间未戴口罩,并与亲属同吃同住。现已排查出密切接触者45人(不含市外接触人员),已实施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这两起案例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有关单位和部分群众对疫情防控意识差、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居家观察对象的健康管理、监督指导不到位。案例一中的患者江某某作为武汉返乡人员,在隔离期间还出门会友,且当地群众对疫情防控意识不强,在疫情防控期间公然聚众赌博,造成疫情扩散。案例二中的患者杨某某与其家人同住期间,未有效隔离防护,造成家人感染。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案例,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放松。随着交通逐渐恢复,企业陆续开工,人员流动增加,再加上毗邻的温州疫情变化的严峻形势,必将对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民“战疫”,人人有责,人人都是战斗者。疫情防控的成效,取决于各级政府科学防治的力度,也得益于全民参与的广度。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这里再次呼吁广大市民: 一要保持高度警惕。在疫情彻底结束前,万万不能大意,要进一步加强自我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外出时主动正确佩戴口罩。无特殊情况暂不要外出。近期从重点疫区返宁的人员,要自觉到乡镇、街道、社区报到,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医学观察。从非重点疫区返宁复工的人员,请主动在家居家医学观察14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外出的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外出史,不可隐瞒。 二要尽量减少外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大家近期无特殊情况不要出门,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不参加庙会、赶集、棋牌等公众聚集性活动,不去旅游景点、电影院、图书室等公共场所,不到密闭、空气不流通的人员密集场所。 三要强化健康素养。每个人都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室内常通风,日常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多喝开水,适当锻炼,合理饮食,切实增强免疫力,最大限度隔离传染源,阻断新发传播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