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寿宁新闻网 > 魅力寿宁 > 文化长廊 > 
茶圣张天福与民主人士郭公木三代奇缘
2021-03-01 11:24:27 韦希成 来源:《茶缘》杂志社  责任编辑:林春玲  

张天福是福建省农业厅退休干部、民革党员、省政协老委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福建省茶叶学会创会会长,是我国著名茶学家,也是首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十大茶叶类专家之一,被誉为当代中国茶界泰斗。他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文化倡导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科学开垦山地茶园,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以及茶文化挖掘推广等方面有很大造就,对福建乃至全国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14年,中国茶叶学会授予张天福“终身成就奖”;2015年,记载张天福事迹的《茶叶人生》一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2016年,世界茶叶组织为张天福颁发《茶仙茶寿终身成就奖》。

2017年6月4日,张天福老先生在福州省立医院仙逝,享年108岁,也正好是张老乐享茶寿之年,安详地走完了传奇人生。  

张天福,这位终生致力于推动中国茶业发展的老茶人,身后留下了无数人们对他的无尽回忆与怀念。

1910年出生的张天福,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教会学校——福州格致中学读书。在他的同窗中,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代;远近邻里之中,又有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等一大批近现代史中的文化名人。浓郁的爱国情怀和文化氛围熏陶了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张天福。

后来,张天福怀着报考美国教会创办的福州协和大学的愿望,他曾多次寄读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前往位于仓前山的省立第三中学补习英语。那时不到20岁的张天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那一口流利的英语正是在那时练就。这期间,张天福无数次幸遇该校校长郭公木,并得到郭校长的赏识。1931年,他改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专业,成绩名列前茅,一年后便顺利获得农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的张天福选择了茶业作为人生的事业,从此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5年8月,张天福自告奋勇到闽东茶区创办了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并亲任创校校长,将茶叶的科研与教育结合起来。

天下无巧不成书。1943年秋的一天傍晚,时任福建洲田委员、三沙海关关长的寿宁斜滩籍著名诗人卢少洲邀请了在榕的萨镇冰、郭公木、何凤丹、何绍兰、张天福等几位文人名士到福州城内黄巷口爱尔登酒楼欢聚喝茶饮酒。酒过三巡,宴席上张天福喜出望外拜见了多年未见面的恩师郭公木先生,俩人互报身世后,张天福方知郭先生亦已升任福建学院创院院长;而郭先生获悉张天福已任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创校校长多年,两人不约而同成为教育界同行知巳,异常欣喜,相见甚欢。

张天福从交谈中得知:郭公木生于1891年,世居寿宁县斜滩镇,长于书香门第,秉承家风、诗礼传家、夙有大志,既是一个胸怀政治抱负的热血文人,又是一位追求进步的教育家。1943---1949年,郭先生时任福建学院院长7年来为福建的文化、教育事业培育了大批人才。在此期间,公木先生跟同仁亲友或在校的进步师生过往甚为密切,大家常聚郭家,张天福也时有参与,一起聆听先生讲述自己阅读共产主义学说及诸经典著作,尤其醉心于“各尽其力,各取所需”、“工农为世界真正创造者”的真理,称之为天经地义、历万古而不变,断言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深入浅出,语极动听,使得张天福增长不少新鲜知识。

有一年,一个数九寒冬、临近年关的傍晚,郭公木带着四、五位同仁来到福州东街旗讯口的一家茶馆喝茶,借此和胃暖身。茶馆老板把常来泡茶的郭院长当作稀客相待,特意拿出一袋精制的“同福”牌新茶让客人品尝,还介绍这袋茶品的来历是前不久茶叶大师张天福从武夷山茶厂带回来,请茶馆为武夷茶厂代销。郭公木才喝了几杯,一听说是张天福躬身监制的高档红茶,不由得啧啧称赞!连忙拿来纸笔写了张字条,托付茶馆老板转交张先生。条子上写道:“喝过‘同福’红茶,众口皆叹极品好茶。禀告张先生代购若干,让全院教职员工过年同享。”没过三天,张天福到茶馆茶叙,获悉郭院长字条留言之事,即速派人联络武夷山茶厂,把二十斤同样茶品赶在大年二十九下午专程送达福建学院,只收取十块圆元的实惠价。郭公木大喜过望,连连称道张天福的深情厚谊。从此,两人交往亲密,张天福每次都带去最好的礼物---茶品馈赠郭先生,成为人们传颂的旷世之交。

说来机缘巧合。新中国成立之初,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任命省立福安高等农业专科学校第一任校长的郭正学,正好是郭公木的独生子。

郭正学生于1921年,自幼在福州读书,毕业于省立农学院,获农学士学位。1947年赴南京前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高等科进修毕业,分配原农林部农经司任科员。

郭正学继承父志,热心从事教育事业。抗战胜利后被聘为福建学院助教。直到1949年9月被公派接任省立福安高等农业专科学校解放后的首任校长。郭正学于1980年底退休后,仍在省农科院进修班教授英语,继续发挥余热。

因茶结缘。张天福先生是福安农校的创校元老,而他的继承者、接班人郭正学不仅学业对路、资历深奧,素有雄才大略,而且又是恩师郭公木的公子。张老先生与郭正学不期而遇,两代人的情谊纠集乃是天賜良缘,携手同心同德为福建培育大批农、茶业技术人才作出贡献,这正符合张老的莫大意愿!

校务交接的头几年,张天福无不关心办学进展,多次来到学校与郭正学校长促膝谈心、彻夜交谈、手把手悉心教导、为其解难释惑、划谋献策。当张老談及自己入道以来,可谓倾注了全部精力创办学校、制定校训、一心事茶,先后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总结、研究和考证等资料。值得关注的是,当张老还在论文中提出了“国茶”的概念,并研究总结出“俭、清、和、静”茶学思想,这四字“中国茶礼”之说旨在弘扬张天福茶学的创新精神时,郭正学激动不己,铭记在心,久久难以忘怀,同时把张老的茶学思想作为治校之本。

说到张天福与郭公木三代人的深情厚谊,首先要念及张老先生向来广交茶人、善结茶缘的因果。记得也是由于张老生前的几次邂逅与郭仁宪结下的缘份。

2011年6月12日,那是郭公木之孙、郭正学之子郭仁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职的他陪同时任福州市人大常务副主任张守祥、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翔,一同前往张天福老先生府上拜访。张老精神矍铄,和蔼可亲,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俨然看不出是百岁高龄的老人。他亲手拿出数十种中外珍贵茗茶,一一冲泡接待来客,一边让他们细品个中滋味。茗茶品种之多,真让客人品鉴接应不暇,大长见识;屋里茶香袅袅、醇气绕梁,具有茶道之家的气息;一边老人家与他们侃侃茶叙,娓娓道来香久益清、味久益醇的品茗意境,寓涵着一丝不苟的评茶讲究为人处事哲理。张府墙壁上挂着张老撰书的“生命不止 探索不息” 的字幅。当天,张老签名赠给市领导和郭仁宪每人一冊由省茶叶学会编纂出版的、为纪念茶界泰斗张天福一百华诞文集《茶叶人生》,使郭仁宪几位访客如获至宝。聆听张老的教诲,观览张老的书法,阅读张老的文集,体验张老的境界,使在场的每个人油然生出一种难以表达的万般崇拜先贤而肃然起敬!

父亲郭正学在世之时,曾无数次反复和儿子仁宪谈起祖父郭公木和父亲与张天福的关系以及相互来往的交情。父亲的嘱咐、自己的耳闻目染,让郭仁宪对先贤们的往事犹如在耳、牢记心头。由此,也使郭仁宪对张老产生崇拜和敬仰之情。所以,这一次对张老先生的拜访,给仁宪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此他们之间开启了第三代人的忘年之交。

同年8月4日,张老赠送郭仁宪手书墨宝:“中国茶礼:俭、清、和、静” 书法 。此份书法,清新自然、笔锋流畅、苍劲有力,大小共计51个字、6处私人印章,足见张老的用心之诚,此乃弥足珍贵!赠宝现场,张老以生动的讲解自己实践四字茶礼的内涵,传扬茶礼的真谛和气脉,倡导中华民族文化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理念,郭仁宪从中得益非浅,终生受用。

2012年1月3日,已是103岁的张老,出于对家乡企业、家乡闽菜的厚爱以及对晚辈的关怀,受郭仁宪的托咐,为聚春园集团旗下位于三坊七巷的“聚春园驿馆”“闽菜苑”牌匾题字,写好之后,当日亲自将墨宝送至仁宪处,其时省老领导郑义正、陈增光也在场。翌年4月29日,聚春园特邀张老夫妇参观满堂喜气、熠熠生辉的新开张的聚春园驿馆。夫妇俩特地在“聚春园驿馆”牌匾下与大家合影留念。

乌山苍苍,闽江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茶圣张天福虽已仙归,但与民主人士郭公木一家三代人的跨世纪美好奇缘留下了亘古佳话,将载入史册,永世留芳。

张老毕生事茶,钟爱茶事业,为我国茶产业发展奋斗终生。但愿这位一代宗师、茶学界泰斗,能在冥冥天堂继续他的茶意人生。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115号
  • 闽ICP备19019730号-1
  • 国际联网备案号20131206
  • 中共寿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寿宁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胜利街128号
  • 邮编:355500 联系电话:0593-2171986   E- mail:lqzx6789@qq.com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171986   举报邮箱:lqzx6789@qq.com
  • 寿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