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先进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产量;创新农产品经营模式;借助新媒体直播销售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在寿宁县,有这样一群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身影,他们被称为“新农人”。他们带着新的理念、技术和梦想,回归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崭新活力。 走进“新农人”吴传芳的农场中,她正在茶园一边观察着茶树的生长情况,一边清除周围的杂草,保证茶树吸收到足够的养分。 “新农人”吴传芳说:“我是2022年回乡创业,带着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创办了农场,进行种植、养殖,现在农场也正朝着有机、生态化方向发展。” 如今,在吴传芳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开发茶园 120 余亩,种植了紫茶以及紫玫瑰、金牡丹等多品种,并种植猕猴桃60余亩,年出栏鸡鸭鹅1.5万多只,“种养结合”的模式也让他们获得了可观收益,2023年营业额就已达600余万元。同时,产业上规模之后,吴传芳还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20多户农户共同增收致富。 同样,来自安徽的“新农人”伍杰祥也被这片土地所吸引。他是一位90后青年,原本从事汽车和企业管理咨询工作。然而,对园艺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让他在2023年做出决定来犀溪镇西浦村创业,创办了“伍总的花园”花卉种植基地。 “新农人”伍杰祥说:“机缘巧合,我从朋友的口中了解到寿宁的一系列新农人创业扶持举措,来到这边之后,我发现西浦这里风景非常优美,空气非常清新,村民也非常淳朴,能满足一个在城市打拼了十几年的年轻人对于乡村创业、生活的所有向往,所以,我选择来到这个地方扎根创业,转行做一名新农人,开始我的园艺乡村追梦之路。” 创业之初,伍杰祥面临着20多万资金缺口,花卉基地即将面临停滞,犀溪镇得知后,积极协调,帮助他进行贷款申请,最终解决了资金问题。如今,伍杰翔的"田园梦"也结成了丰硕的果实,通过新媒体直播带货,他的花卉种植基地规模月营业额已达6到8万元。 五年来,寿宁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新农人”回村,以“新农人”回村带动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加快形成“土地有人种、农房有人住、乡村有人来”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寿宁县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措施》《寿宁县关于助力“新农人”回村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深入实施“宁智回归”工程与“新农人”回村工程,培育、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人才、“1+4”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仅2024年上半年,寿宁县全县累计招引回乡“新农人”1938名,新引回经营主体77个,申报创业产业基地创建25个、样板村创建14个。 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军说:“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深入开展‘新农人’回村工程,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培训体系、强化跟踪服务和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引导更多有知识、有情怀、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投身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水平,着力打造富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寿宁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