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寿宁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闽东日报关注丨寿宁武曲:党员带头 茶改走出致富路
2024-10-28 17:21:08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苏梅  责任编辑:林芳  

近日

闽东日报发表文章

《寿宁武曲:党员带头 茶改走出致富路》

全文如下

↓↓↓

近日,在寿宁县武曲镇承天村一块茶苗地里,村民范木仔正在清理杂草。看着长势喜人的金牡丹茶苗,范木仔心里喜滋滋的。
  “这片茶苗是去年冬天扦插的,再过两个月就可以上市开卖了。我们家里除了种茶苗外,还种了10亩金牡丹茶树,每年这两项收入可以达到12万元。”范木仔高兴地说。

承天村是个传统农业村,村民长期以来靠种植“福云六号”茶维持基本生活。但长期以来低廉的价格,让村民增产不增收。如何提高茶叶产出效益,承天人迈出了敢试敢做的步伐。
  年轻时的党员范学强是其中的佼佼者。因省茶叶研究所离村仅有6公里,范学强在劳作之余经常到茶科所参观学习,与专家探讨茶改之道。每当茶科所培育出了新品种,范学强必是第一个试种的人。

2006年,寿宁县委、县政府倡导全县进行茶改并制定了扶持补贴政策,范学强在村里率先响应积极投身旧茶园改造,将10多亩收益低的福云六号茶园改植成金观音、金牡丹等高优茶品种,还新开垦10多亩荒山扩大种植面积。
  “我先后试种了近20个品种的茶苗,最后选出最适合承天种植条件,效益又高的金牡丹、金观音等品种大面积种植。经过精心管理,每年茶青的收入可达15万元。”范学强说。

党员带头,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观望的村民纷纷加入改植队伍。为了帮助大家节约茶苗成本,范学强经常向茶科所专家请教学习茶苗培育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尝试与摸索,他培育出了金牡丹等高优品种茶苗,且种植后成活率高,其苗圃成了多个科研单位的合作基地和宁德市的育苗大户,连四川、贵州、湖南等外省茶农都慕名定购。
  自己先富不忘带动后富。范学强无私地将育苗技术教授给想学的村民。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承天村又掀起了培育茶苗的热潮。目前,全村改造新品种茶园约1200亩,每年培育新茶苗200万株以上。据估算,仅种植金牡丹一项,承天户均茶叶增收2万元以上。

眼下正是秋茶采摘季,武曲镇梅洋村“新农人”党员致富带头人林高雄每天忙碌着上山采茶、下山交易。
  林高雄的家庭农场建在梅洋村后山上,种有70余亩金牡丹等茶树。

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的他在2018年响应村党支部号召,带着多年积蓄返乡开始了他的种茶之路。
  在镇乡的帮助下,他从村民手中流转荒地70亩,新种和改植金牡丹等新品种茶树。村里还帮忙对接项目资金硬化了生产机耕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因精心管护,茶叶品质上佳,2021年时林高雄的茶园年纯收入已超过10万元,林高雄本人还光荣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此后,他将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带动群众改良、新种植金牡丹、福鼎大白等新品茶树500多亩,让1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党员带头联户帮扶走出共富路。武曲镇作为寿宁县产茶大镇,近年来,强化党员致富示范引领、党群发展结对帮扶,让党员在茶产业结构调整、品种引进、技术提升上做表率。截至目前,该镇拥有茶园面积1.96万亩,其中改植金牡丹等新品种近9000亩,年茶叶产值达2亿元,茶农年均收入达2.96万元。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115号
  • 闽ICP备19019730号-1
  • 国际联网备案号20131206
  • 中共寿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寿宁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胜利街128号
  • 邮编:355500 联系电话:0593-2171986   E- mail:lqzx6789@qq.com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171986   举报邮箱:lqzx6789@qq.com
  • 寿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