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由寿宁县委宣传部和寿宁县文旅局联合出品、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精心打造的新编北路戏《红带飘扬》,首场献演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九届全省戏剧会演。 该剧全景式展现了1932年,一批进步青年带领岗垅地区的穷人们与地主、劣绅们展开了抗租、抗债、分地斗争的故事。当晚,随着乐曲声响起,演出拉开大幕。演员精湛的演技、扎实的唱功将剧中的人物、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情节、一次次感人肺腑的唱段,让现场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同感受着红色岁月里的革命精神。 ▲观众席上的戏迷 “这部剧是寿宁北路戏艺人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以寿宁县红色历史文化故事为背景,创作编排的新剧目。”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吴卫平介绍,这部新剧不但是寿宁戏剧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制作的文艺精品,更是传承发展优秀红色文化的重要成果。 “今天是这部剧的精彩首演,从剧本创作到演出排练,历时近一年。小到一个动作、一句台词大家都反复琢磨,力争用戏剧的形式真实展现岗垅地区革命斗争的原貌。同时,在这部新剧编排中,我们还进行了大量创新,在保持北路戏原汁原味声腔的同时,在音乐设计中融入大量现代音乐的编曲和表现形式。我们希望,在这次特殊的展演中,将最好的演出状态展示给观众。”吴卫平说。 ▲演员们在演出前斟酌剧情 据了解,福建艺术节是福建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创作演出展示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对福建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作用。此次寿宁北路戏《红带飘扬》的精彩亮相,对寿宁文化艺术界来说,不仅是肯定更是激励。 寿宁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是清初以来北方梆子、乱弹腔南传后,经安徽、江西、浙江传入闽北,再传入闽东等地,与当地民间戏曲整合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至今已有300多年悠久历史,代表了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2006年6月,寿宁北路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