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寿宁县清源镇竹坪村风水湾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内,农户们正忙于农事活动,施肥、杀菌、除草、松土、剪枝,为来年的猕猴桃丰产做好充分准备。 ▲航拍寿宁县清源镇风水湾猕猴桃示范种植基地。缪林华 摄 “这里海拔400至650米、年日照超3000小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让风水湾片区猕猴桃品质出众,口感香甜。”清源镇党委书记刘椿称,今年3000亩的种植基地产量已超100万斤,销售额近2000万元,猕猴桃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 近年来,寿宁县以创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试点示范县为契机,深化跨村联营、邻村联建等模式,立足“1+4”特色产业,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人才联育、治理联抓,打破资源受限、难以规模发展等弊端,推动强村带弱村,带出新希望。 清源镇风水湾片区有好几个村,各村的土地零散分布,怎么让猕猴桃黄金产区竹坪村的资源集约化、效益最大化、人员集中化,让“单打独斗”变成“协同发力”? ▲农户在为猕猴桃授粉。缪林华 摄 其间,中心村党委充分发挥牵头带动作用,联合4个村将山势相邻的土地划片整理,统一盘活撂荒土地,再将流转的土地承包给农民合作社统一规划管理,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方式入股,探索建立“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签订土地流转协议300多份,引导动员群众种植猕猴桃2万多株。 产量有,如何保证质量?产业链党建联合体制定“五个统一”管理措施,实施统一购苗渠道、统一施肥标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田间管理和统一技术培训,引导农户规范种植、科学管理。 “日常我们邀请省、市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帮助解决猕猴桃溃疡病等问题,今年我们统一为农户购买猕猴桃种植保险,为猕猴桃产业装上‘双保险’。”风水湾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李长春说。 ▲寿宁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黄高英在平溪镇“下乡的味道”收购锥栗。陈容 摄 多点开花,“小作物”撬动“大链条”。寿宁县斜滩镇楼下村、新村村、香菇山村和竹管垅乡傍洋村、坑底林村等5个村打破镇域界限,实施“飞地”联盟模式,投资240万元建设2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每村每年村财增收6万元。 托溪乡大黍村整合江山、峡头两个村,联合成立“托溪乡高山农业产业链党委”,联合发展高山蔬菜,推动50户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凤阳镇将全镇中小茶企、合作社、茶农等串联一起,由永和春、瑞隆公司联合创办全市首家调味茶生产企业,新增岗位100个,年产值突破2亿元。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产……目前,寿宁县已建成特色种植示范基地21个,累计发展茶叶16.18万亩、水果4.21万亩、食用菌800万袋。跨村联建、产业联营、治理共抓,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寿宁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