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素有“闽浙门户,五县通衢”之称,在延绵峰峦间先人架设了众多古道交通网。置县之初,寿宁建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县际古道5条,里程415公里;乡村古道4条,里程170公里;古道间穿梭岭路194条。其中,车岭、九岭最负盛名,民间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之说。 据《县志》记载,寿宁原隶建宁府,府治在建安(今南平建瓯市),九岭为县城南路去往建宁府的重要官道,所以在清雍正十三年以前,一直是府县之间的正道,位于今芹洋乡九岭溪和清源乡日洋浦之间,岭长十里。 走进九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古松、古枫、古石阶、古关隘,这些历史遗存如同一个个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古道的前世今生。九岭古道始筑于宋代,因所处山脉有连绵的九座高峰而得名,它曾是寿宁县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府县官员往来和公文递送的必经之路。 沿着古道拾级而上,至岭巅,海拔落差达574米。不时可见散落在苍茫大山间的村落,还有山腰上蓊郁的茶园和丰收后的田野。一路上,风光无限好。近千年来,南来北往攀爬过九岭古道的文人骚客难以计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宋状元王十朋在《入长溪境》的诗中详细地描述了九岭的壮丽景色,诗中云:“老矣倦游宦,入闽知山川。三山疑隔海,九岭类攒天。插稻到山顶,栽松侵日边。长溪水无限,前更有清泉。” 千年时光流转,在历史变迁中,古道逐渐失去了曾经的风华。如今,在芹洋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对九岭古道进行了修复与开发,将其打造成冯梦龙文化之路,让古道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乡里干群携手修复了损毁的古道、村民集资修建梦龙长寿亭,还深入挖掘古道文化,设立旅游导览图、《寿宁待志》中与古道有关的故事牌坊等,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道的厚重历史与文化积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