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回信5周年。连续多年来,寿宁县托溪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殷切嘱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将基层党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动力引擎,从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入手,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不断拓宽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 集聚干事创业动能 激活乡村一线“人才力量” 托溪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积极回引新农人、乡土人才,注重发挥“一书记三大员”资源优势,培养储备优秀年轻干部,将人才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拓宽寻才视野。扎实开展“新农人回村”工作,发挥村干部、网格员作用,摸排完善人才信息,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完善更新人才信息145条,做到“一村一册、一人一档”。紧抓春节旅外乡贤返乡契机,召开乡贤恳谈会,宣传人才政策,积极号召“新农人”回村创业兴业,鼓励返乡群众在高海拔区域发展魔鬼辣椒种植300余亩,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用好下派力量。发挥驻村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作用,健全完善“邻里夜谈”机制,与村主干、群众共谋共商村庄建设,先后完成自然村供水、茶园步道铺设、“长者食堂”建设等80余件大小实事,筹措资金1280余万元。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技能人才、科技特派员等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基地开展观摩培训、技术指导等活动5场,帮助农户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高温防旱情应对等技术问题10余个,助力增产增收。省委组织部派驻托溪乡坪坑村驻村第一书记统筹建成村庄标准化粮食加工厂一座并投入使用,覆盖服务周边18个乡村,解决19户种粮大户加工难题。 突出一线练兵。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作风,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先后选派7名35岁以下无基层经历年轻干部到下党、含溪、塘洋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党性教育活动,在乡村一线调查研究、解剖麻雀,为群众解决脐橙“卖难”问题,帮助老人共过“集体生日”等民生实事10余件。建立“传帮带”机制,推动18名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带动年轻干部参与农村道路单改双建设、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提高处理项目安征迁难题和组织协调、群众工作能力。 着眼强村富民项目 点燃产业发展“红色引擎” 托溪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独特资源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云水小镇,走出产业“致富路”。 “党建+联村党委”促增收。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按照“党建引领、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原则,联合大黍、江山等6个村党 组织,成立托溪乡高山农业产业链党委。建立“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动员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流转800余亩土地建设大黍高山农业示范基地、江山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每年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带动60多户群众年均增收3万元。 “党建+绿色生态”促融合。打好石板材整治攻坚战,持续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转型发展文旅融合绿色产业,让绿水青山“变现”。与闽浙边界乡镇联合组建“党建联盟”,构建“产业发展联推、生态环境联保、文体活动联谊”机制,与庆元县岭头乡联合举办“2023年闽浙农村特色旅游节暨首届岭头共富尖椒节”,实行游客互推、资源共享、市场共荣、发展共赢。挖掘双苗尖、白鹤仙岩等生态资源,打好黄三公信俗文化和坪坑村“十八贡生故里”文化品牌,以文塑魂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党建+特色产业”促共富。探索完善“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基地”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思路,引导党员致富能人先试先行。山口村党支部成立寿宁县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20余户村民种植四叶参200亩,人均增收2万元。阔坵村流转1000余亩荒山、抛荒田,种植黄栀子、红豆杉、油茶等作物,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务工收入50多万元。目前,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村12个,50万元以上村5个。 强化服务群众合力 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托溪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新路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在网格管理、惠民服务、评比晾晒上发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网格管理提质效。大力推动网格化管理,将全乡划分77个网格,统筹整合部分村“两委”成员和原“六大员”,配备专职网格员77人。创新“逢三进格”工作机制,每周三组织乡村两级干部集中进网入格,结合“包村挂点”工作制度,以解决群众身边事为着力点,开展入户走访、矛盾纠纷化解、摸排环卫死角等工作,共入户走访3600余次,累计办理办结各类事件289件。推行“入党先进格”工作机制,将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纳入网格参与网格志愿服务和学习培训,通过党员结对、积分量化、支部评议等方式进行培养,截至目前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名。 党员带头作表率。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员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员带头领办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带头倡导新风“三个带头”活动,由村“两委”牵头制定《村规民约》《党员积分管理办法》《门前三包五星户评比办法》等制度,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评选出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3户,市级绿色家庭1户,县级五好家庭1户,县级最美家庭1户,以良好家风带民风促社风。 评比晾晒增干劲。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组织开展村干部“一季一比武”、驻村干部“红黑榜”等评比晾晒活动,建立村干部履职台账,引导全乡68名村干部揭榜挂帅领办“新农人回村”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88个。每季度在村党务政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党员福气积分榜等进行张榜晾晒,将比拼交流情况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报酬发放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