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底乡小东村的造桥工匠徐元良于清咸丰七年(1857)造浙江省泰顺县薛宅桥。传至第四代徐泽长(称“小东师傅”),嗣后徐泽长将造桥技术传给东山楼村表弟郑惠福,郑惠福再传其子郑多金(常“东山楼师傅”)。小东、东山楼造桥技术共传七代工匠,时间延续一百四十多年。他们建造了大拱跨的木拱廊桥,如浙江省泰顺薛宅桥,景宁白鹤桥、大赤坑桥,福建省福安潭溪桥,寿宁红军桥、鸾峰桥、杨溪头桥。其中鸾峰桥的拱跨达37.6米为中国之最。从民国12年至1967年郑惠福修造闽浙木拱桥17座,现尚存7座(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座、县级文保单位5座),为国内少见。 以坑底乡徐郑造桥世家为代表的“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