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锌产业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冬日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直射到地面上,散发出缕缕热量与光辉。树丛里,一只只、一群群健硕的土鸡在悠闲地觅食、鸣叫;山坳中,一间间、一座座 “别墅”鸡舍矗立在绿丛、坡谷。养殖户叶知提着一桶玉米饲料走进林子,三五成群的土鸡立即飞奔过来,围在他身旁争先恐后地抢食。
“土鸡每市斤40元、土鸡蛋每市斤20元,而且供不应求。”12月5日,正在山上养鸡的叶知乐呵呵地说,“我在这山边周围共设置12个鸡舍,养有3000多只土鸡。”
去年5月,南阳镇含溪村叶知、叶恩仕兄弟着手发展林下经济,选购本地鸡种,孵化土鸡苗,随即创立南阳镇含溪生态土鸡养殖基地。今年,俩兄弟依托富硒富锌资源,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所产的土鸡、土鸡蛋也升值了,畅销福州、宁德、温州等地。
含溪生态土鸡养殖基地是我县开发富硒富锌农业产品,扶持种养业,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实惠的一个缩影。
土中富含“硒锌之宝”
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28万人口中,80%以上都是农业人口。而传统农业规模经营少,产业化水平低,长期处于落后和停滞状态。
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成为历届县委、县政府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新课题。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农业兴县”列入县里的“五大战略”,把农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加以全力推进。在省委组织部、省地勘局等单位的挂钩帮扶下,从2012年开始,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开展了“福建省典型富硒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在全县开展了测量面积为121.79km2,688个表层土壤采样点的1:5万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及农作物样品调查。结果显示,寿宁富硒土地面积58.2万亩,土壤中硒平均含量大于0.4mg/kg,远高于福建省已调查土地中硒平均含量的0.33mg/kg。富锌土地面积68.8万亩,平均含量为79.5mg/kg,也高于福建省已调查区域平均含量的72.4mg/kg。
硒、锌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被医药界和营养学界誉为 “生命之花”与“智力之源”。
“寿宁富硒富锌资源具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没有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干净;二是土壤中硒和锌的含量极丰富,有利于农产品的吸收;三是国内别的地方只有富硒农产品,而寿宁是即有富硒的,也有富锌的。”省地勘局刘顺民博士在寿宁生态富硒富锌产业开发推进会上对寿宁“硒锌双富”的资源优势赞不绝口。
县委书记卓晓銮认为,58万亩的富硒土壤和68万亩的富锌土壤,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渠道,也将成为寿宁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全力打造“硒锌绿谷”
去年,我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20多个部门和8个富硒富锌乡镇为成员的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台《寿宁县生态硒锌产业开发工作方案》,编制《寿宁县富硒富锌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中国“硒锌绿谷”。
根据省地勘局的调查结果,县农业局对土壤富硒的鳌阳镇、大安乡、清源乡、南阳镇、竹管垅乡等重点区域进行农产品富硒、富锌采样调查。从去年6月开始,共采集农产品样品390个,涉及水稻、茶叶、甘薯、马铃薯等148种作物、30多个品种,样品及时向省地勘局地质测试中心送检。检测结果显示粮食与农产品的含硒、含锌量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富硒、富锌标准。
借鉴他人经验,借梯登高,我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发展硒锌产业。县硒锌办先后组织人员深入江西丰城、贵州凤岗、广西巴马、陕西紫阳、湖北恩施及福建三元、诏安等省内外一些富硒产业开发先行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同时,县里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为学院、国家绿办进行技术对接。今年5月,省地勘局和寿宁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寿宁生态富硒富锌产业开发推进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开发富锌产业作了专题讲座和经验介绍,为寿宁生态硒锌产业开发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县里还着手创建全县统一的富硒富锌产品的公共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将品牌与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强化质量意识、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同时,加大宣传、引导、保护力度,以龙头企业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硒锌产业助推农业转型升级
“紫玉淮山的长度普遍在0.8米至1.2米,最长的一条长1.3米,重5公斤。”今年11月下旬,南阳镇帽底村硒锌紫玉淮山种植基地的紫玉淮山开挖以来,吸引众多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县农业局、县硒锌办联合召开生态硒锌紫玉淮山观摩推广现场会,经现场测产,寿宁种植的紫玉淮山亩产达到2000公斤,每亩纯收入1.2万元。
今年39岁的黄德金于2006年当选赤陵洋村民主任,以农业项目带动群众致富一直是他多年来的梦想。2013年9月,中央电视台七套栏目《致富经》播放“陈宏房:紫玉淮山种植从20万变成6000万元”的节目让他眼睛一亮,萌生了种植紫玉淮山的念头。
黄德金先后五次到广西考察学习,引进紫玉淮山种项目,采用浅生槽定向的栽培技术在南阳镇帽底村试种100亩紫玉淮山。在黄德金的带动下,寿宁种植紫玉淮山将向其它乡镇发展。
福建川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是一家集种、养、加、销、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从非洲、英国、美国引进秋葵、麻菜、花皮籽瓜、鱼翅瓜、豌豆、金香糯等36个名优农产品,以“公司+院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致力打造 “一品川久”富硒富锌农副产品。
“农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这是我县富硒农业专业合作社寿宁县天池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的发展理念。公司利用车岭、乌石岭、百丈际、天池庵等景点,开设休闲山庄、农场,种植猕猴桃、蓝莓、大豆等农产品,并养殖土鸡,名贵淡水鱼,是一家集旅游、餐饮、健身、休闲及富硒农产品购销等多功能的度假区。
大安乡亭溪村在省地勘局下派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仁翻的组织带领下,设立了亭溪富硒富锌生态农业千亩示范基地,着手将亭溪打造成最美富硒富锌养生休闲生态村。王仁翻说,村子里 90岁以上老人有11个,100岁以上老人有3人,以前不知道老人长寿的原因,现在才解开了这个“谜”。
富锌葡萄基地、富锌脐橙基地、富硒富锌中药材基地、超绿香猪养殖基地……各种农业公司、合作社、基地纷纷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全面助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吴通华 文/图
图一:福建川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基地
图二:土鸡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