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新闻内容
第二版:
综合新闻
本报讯(吴苏梅)今年是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建团55周年。9月30日至10月1日,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和寿宁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在我县举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张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王馗、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郭祖荣等30来位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100多位北路戏剧团的新老演职人员出席研讨会,共襄北路戏保护、传承和发展。
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是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既适宜传统剧目的演出,也适应现代戏的创作,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中国稀有古老剧种之一。1960年10月成立的寿宁县北路戏剧团是唯一的北路戏专业团体。1964—1965年间,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创作演出的《张高谦》,不仅红遍八闽大地,且于1965年4月开始了为时6个月的赣、湘之行,行程数万里,演出400多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成为我省迄今为止演出规模最大、演出场次最多、观众阵容最强的一次戏剧演出活动。后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北路戏的发展受到各方条件的限制,逐步式微。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北路戏的保护和传承,不断寻找北路戏与时代相吻合、共发展之路。2006年,寿宁北路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在寿宁职业中专开设北路戏艺术表演班,培养北路戏后备人才,如今,这些表演班的学员已毕业能正式参加精彩剧目的演出,经典北路戏演出增加了新面孔。县里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拨出相应经费支持剧团创演新剧目及参加省戏剧会演活动,将寿宁县影剧院交给北路戏保护与传承中心管理使用,在南阳镇新建设的寿宁县文化综合体中设立2500平方米的北路戏演艺厅和非遗展馆,解决场地缺乏问题。从2014年5月起,北路戏保护与传承中心的演职人员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款。2016年秋季,县里还准备与上海或北京的大专院校联合培养20名第二批北路戏学员。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北路戏的探源、与北路戏相关戏剧的研究、北路戏的特点、当下北路戏的保护与传承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推动北路戏的传承与弘扬。
研讨会上,还举行了叶明生编著的收录北路戏相关曲调270首的《北路戏音乐》首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