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黎明 何家进)由福建省秾芳园林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3000亩樱花基地项目日前正式落户寿宁县凤阳乡。该项目拟在凤阳乡的凤阳、官田、官田洋、大石等村连片种植观赏性樱花30万株,打造全国最大最美樱花园烂漫都,并融合凤阳正在建设的国家级山地自行车赛训练基地及千亩葡萄园、万亩茶山等人文自然景观,把凤阳建成环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旅游带,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村集体和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参与项目,就可直接增加收入;今后旅游业的兴起还将带动餐饮业、住宿业、农产品直销店等第三产业发展,给群众创造更多的增收渠道。”官田村支部书记缪福官介绍说,目前群众信心满满,几乎都已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
樱花种植属于第一产业,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则属于第三产业,一产带三产,这是凤阳乡近年来致力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又一积极实践。
此前已尝到三产融合“甜头”的凤阳天香人卢允福也深有感触。2004年大学毕业后曾一度在福州私企打工的他,2013年底回到老家创办了福建永和春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在乡里的扶持帮助下,他一边建起6000多亩的生态茶叶种植基地,一边建成集生产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等系列产品的先进加工厂房,同时在福州、上海分别设立了两个直销店,并开设电商平台,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农民和大学生加盟,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去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他自己也完成了从“打工仔”到“老板”的华丽转身。
茶叶一直来是凤阳的传统支柱产业。除了“永和春”,近年来,通过探索发展“一产接二连三”新业态,凤阳还先后引进创办了“瑞雪”、“瑞隆”、“畲韵红”等10多家茶叶龙头企业,既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拓宽了群众创业增收空间。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凤阳乡党委书记梅春强说,凤阳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具有良好的山地、气候、旅游等资源优势,推动一二产业或一三产业联动乃至一二三产业融合,将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或是观光游览的农产品,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2012年来,凤阳积极鼓励扶持返乡大学生试种晚熟富锌葡萄取得成功,该乡以晚熟富锌葡萄为主打的产业基地先后被列为市级“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和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带动全乡10多个村发展葡萄3000多亩,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16家,入社农户650户,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成为继茶叶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依托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目前该乡正进一步引导扶持发展酿酒、休闲采摘、电子商务等业态,促进葡萄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近年来,该乡还探明天然矿泉水5处,每天流量100吨,已引进福建白云山泉饮品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同时,发挥山地和富锌土壤资源禀赋,发展水稻种植和精深加工,全乡已初步形成一泡茶(高山茶)、一串葡萄(富锌葡萄)、一朵花(樱花)、一粒米(生态米)、一杯水(矿泉水)的多业并举格局。
目前,凤阳正进一步谋划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在培育产业主体、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融合发展水平,创造出更大的产业附加值,夯实和拓展精准脱贫增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