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13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 综合新闻
踏平坎坷 开启寿宁“高速时代”——写在福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之际
 作者:刘黎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寿高速公路起于福安市坂中乡长汀村,终于寿宁县犀溪镇双港,与浙江省规划的龙丽温高速公路泰顺支线相连。它的建成通车,让地处闽浙两省交界处、有福建“省尾”之称的寿宁,对接浙南和“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从开放的“末端”进一步走向“前沿”。
  福寿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伊始,寿宁县委、县政府就抢抓机遇,未雨绸缪,精心谋划未来发展。如今,“一园五区”扩容提质方战正酣,南阳省级小城镇建设显山露水,生态硒锌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寿宁正站在蓄势待发的重要历史关口。
  追溯既往,以期更好前行。在福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之际审视凯歌行进中的寿宁,我们欣喜地看到,曾经“地僻人难至”的寿邑土地,正摆脱昔日没有一寸高速公路的“硬伤”而一举跨入“高速时代”。  攻坚克难 筑就脱贫致富新坦途
  “地僻人难至,山高云易生”、“车岭车到天,九岭爬九年”,这是过去寿宁险恶地理条件的真实写照。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经过持续攻坚推进,寿宁道路交通发生了历史性变迁。然而,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市风起云涌、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相比,没有一寸高等级公路的滞后,仍然是寿宁摆脱贫困、跨越发展的“瓶颈”制约。“要提速,修高速”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呼声。
  2011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紧锣密鼓深化前期工作,全力扭转不利局面,并创新模式筹融县级资本金5.3亿元,促成福寿高速公路于2012年9月28日提前开工建设,圆了寿宁人梦寐以求的高速梦。
  福寿高速主线里程54.5公里,途经寿宁武曲、斜滩、竹管垅、南阳、犀溪等乡镇,“安征迁”难度可想而知。寿宁加强组织领导,并抽调精干力量全力投入“安征迁”工作。征地组工作人员白天丈量土地,晚上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凭借这种“5﹢2”、“白加黑”的精气神,两年来,福寿高速完成征地6000多亩,月平均征地达250多亩,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寿宁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项目建设共需建桥梁23座、隧道14座,施工难度大。工程建设者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指导,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优化方案,反复论证,可行、经济、合理实施。福寿高速A3标南澳特大桥主墩为薄壁墩,墩高量大,靠近省道,施工困难。经过实地考察,对比翻模施工,施工单位决定采用滑模施工工艺,既确保施工安全,又节省了工期2个月,创出了新亮点,取得省级QC成果三等奖的好成绩。
  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科学施工,大干快上,2014年,福寿高速公路被评为全省标准化管理四个典型示范项目之一,A5标段还荣获“全省标准化管理典型示范标段”。弹指三年,如今,这条承载着山区人民致富梦想、寄托着奔向未来无限希望的发展坦途,尤如一条蜿蜒游弋的蛟龙,镶嵌在闽浙边界的崇山峻岭间,成为我省6条在建高速公路中最早通车的一条。  一园五区 舞起现代工业新龙头
  沿福寿高速公路走向,昱力商标布、恒力汽车空调配件、圣华铸造等7家已投产规模企业依次摆开。近年来,位于闽浙两省交界、总规划面积4500亩的犀溪际武工业集中区不断拓展,新引进企业17家,其中7家建成投产,2014年完成工业产值16.5亿元,成为寿宁承接浙南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展新型工业经济的重要阵地。
  “万事无财不举”。对寿宁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无工不富”依然是一道绕不过的坎。福寿高速公路建设伊始,寿宁坚持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沿公路走向积极谋划发展“道口经济”,调整布局并扩容建设以省级寿宁(南阳)工业园区为核心,三祥科技园、犀溪际武工业集中区、南阳农产品加工区、武曲大韩有机食品加工区、清源日洋铺工业集中区为功能区、总面积达2.2万亩的“一园五区”,为产业集聚和新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近年来,先后引进落户企业149家,总投资200多亿元,其中,引进世界排名第57位的韩国SK集团合作开发矿泉水项目,成为落户寿宁的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引进总投资近10亿元的闽台旭阳项目,实现了台企引进零的突破。同时,依托即将上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市带动投资和延伸产业链为抓手,以规划占地1300亩的三祥科技园为载体,致力打造氧化锆新材料产业集群和世界生产基地,为做强主导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提供了强力支撑。2014年,寿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7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07亿元、财政总收入5.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75倍、2.94倍和2.15倍。
  随着福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一园五区”的“虹吸”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成为舞起寿宁现代工业发展的强劲龙头。  两镇同城 绘制城乡一体新蓝图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寿宁地无三里平,城镇化发展滞后,尤其是作为中心城镇的现县城,长期来局促逼仄,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有限。借力福寿高速公路建设,寿宁打破地域局限,把距县城8公里、工业基础良好、福寿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并设互通口和服务区的的南阳镇纳入县城总体规划,构筑“两镇同城”大城关格局。2013年1月,省政府赋予南阳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扶持政策。
  南阳小城镇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3万以上。遵循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南阳小城镇秉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子,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布局建设商住核心区和综合性工业园、三祥科技园、农副产品加工区、梦龙文化产业园等“四园”, 既为农民转移进城提供安居乐业新空间,也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新平台,将极大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寿宁加快构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格局的主引擎。
  用足用好享受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的政策机遇,南阳小城镇开发建设已策划生成总投资16 亿元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项目25个,“一横两纵”3条镇区主干道、“五馆一厅”文化综合体、新安千户安置区、市民广场等项目快速推进;全长7.6公里、总投资1.5亿元的双向四车道“两镇同城”连接干道正在拓宽改造中,预计今年10月竣工;规划建设中的“四园”已引进落户企业2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十二五”末产值可望突破100亿元。
  随着福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和一大批项目拉开建设大框架而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生态新城正快速崛起,将为寿宁脱贫致富、跨越赶超注入强大后劲与活力。
  硒锌呵护 拓宽增收脱贫新富路
  寿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海拔800米,为福建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份之一,是发展高山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业的理想区域,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等称号。
  2013年,省地勘局勘查发现,寿宁土壤含硒、锌元素,且具有“源自天然、双素共生、含量适中、无重金属”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禀赋,为寿宁高山生态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寿宁随即紧锣密鼓地实施以生态硒锌产业为抓手的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在高起点规划、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宣传推介、行业管理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了全县生态硒锌产业快速起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投入资金3.6亿元,建立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19个,并以土地入股、租赁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6000多户农户发展,直接带来增收1.5亿元,人均增收500元。
  南阳镇下房村村民叶树辉去年以50多亩土地为股份,加盟建在家门口的福建川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终分红3万多元。此外,夫妇俩还在公司里打工,月工资合计5000多元,一年下来,总收入近10万元。“与原来自己种植板栗、柿子相比,收入增加了四、五倍。”叶树辉说。
  福建川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生态硒锌农业龙头企业,距福寿高速公路南阳互通口仅1.1公里。“福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我们的生态硒锌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快捷通道,让我们的发展如虎添翼。”公司总经理吴龙景欣喜异常。
  目前,叠加放大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优势,寿宁正按照“品牌引领、龙头带动”的发展思路,加快硒锌产品开发、标准制定、品牌创建,争取年内获得“中国硒锌绿谷”、“中国长寿之乡”授牌,做强以生态硒锌为品牌,以高山茶为支柱和油茶、名优水果、中药材、高山冷凉型花卉等多业并举的生态特色农业产业格局,进一步夯实和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刘黎明


  图一:如蛟龙游弋的福寿高速公路 张培基 摄

  图二:正在开发建设中的际武工业集中区一角 缪福森 摄

  图三:日新月异的寿宁“山水新城” 张培基 摄


  图四:云雾缭绕的寿宁高山生态茶园 曾良臻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寿宁新闻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主办:中共寿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中共寿宁县委报道组 | 备案号:闽ICP备12020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