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2016年01月31日
新闻内容
首版: 综合新闻
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发展——2015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作者:吴加元 刘黎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富硒富锌农业示范县”、“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示范县”、“省级生态县”、“省级水利风景区”……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收官之年,一批“国”、“省”字号“名片”相继花落寿宁。这一年,我县还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成绩和荣誉背后,是我县经济社会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迈出的铿锵步伐。
  “高速时代”开启跨越发展新征程
  2015年8月10日,福寿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寿宁到宁德中心城区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近3个小时缩短到1小时10分左右。山道变通途,缩短的不仅是时空距离,更是寿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巨大改变和由此激活的发展引擎、思想观念。跨入“高速时代”的寿宁,站在一个全新的发展起点上,开启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征程。
  在建好福寿高速公路这一龙头项目的同时,围绕进一步完善、提升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夯实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新水平。
  2015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47亿元、增长17.5%,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六网”建设持续加强。两镇同城连接线基本建成,寿政二级公路完成路面硬化36公里,“镇镇有干线”、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省级生态示范路等一批路网项目相继建成;县城自来水应急储备水源、南阳自来水等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扎实推进,新解决9000多名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扩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2个,建设升级电力农网105公里;县城光纤到户覆盖率70%、建制村光纤通达率72%,新增数字电视用户8007万户。
  抢抓福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机遇,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以项目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进际武、南阳、武曲等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坚守生态底线,积极“腾笼换鸟”,加快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引进落户“三维”项目23个,新增规上企业21家,入驻企业13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6.67亿元,增长5.3%,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两手齐抓鼓起农民致富“钱袋子”
  “1万、2万、3万……一共8.3万多。庆幸回家种田了,这可比出门打工收益高多了!”大安乡水洋村村民陈清勇清点完刚收到的现金乐呵呵地说。日前,虽然阴雨绵绵,但水洋村的30位农民心里却乐开了花,他们从进驻该村的福建省秾芳园林发展有限公司寿宁分公司总经理罗德勤手上领到了去年的水稻款,收益跟往年相比提高了3倍。这也是我县一手抓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立足资源优势,2015年,我县进一步多措并举培育生态硒锌朝阳产业,富硒大米、富锌葡萄等一批特色农产品走俏市场,全县硒锌产业实现产值1.87亿元。同时,出台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大生态茶叶等优势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创建市县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20个,新增设施农业500亩、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10家、农产品商标32个,带动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25.75亿元、增长4.1%,其中茶叶产值8.9亿元、增长5%。
  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精准扶贫。以不同贫困群体、不同贫困户的贫困“症结”为导向,我县实施整村推进惠及到户、干部挂点帮扶到户、造福工程搬迁到户、小额信贷资金到户、技能培训到户的“五个到户”工程,量身定制“帮扶套餐”,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县财政投入2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撬动农村小额贷款1260万元,县本级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17个,建档立卡3446户12534人,安排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3446户,全年减少贫困人口3000人,完成惠及4222人的整村推进和造福工程搬迁建设,农民可支配收入达11000多元,增长12%。  宜居宜业构建天蓝地绿生态新环境
  宽阔的河流沿村流淌,两岸青山如黛;粉饰一新的古民居古朴典雅,错落有致;水泥村道边新修建的路灯、防护栏精巧别致,实用美观……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下党乡下党村,随着去年下党乡集生态、人文、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推进,正透出一股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浓厚气息。
  多措并举抓宜居,标本兼治保生态,县委、县政府致力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打造天蓝地绿新环境。
  坚持规划先行,新(修)编各类建设规划20个。加快构建两镇同城,滨湖木栈道等项目建成使用,新安小区等项目加快推进,三峰公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强中心集镇建设,犀溪、武曲试点镇完成投资12.34亿元,凤阳完成撤乡设镇,全县城镇化率提高至45.4%。持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增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和雨污分流改造35.5公里,全县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7.5%、93%。完成造林更新2.3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7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46%,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3.6万亩,累计创成3个国家级、6个省级生态乡镇。
  同时,充分挖掘乡村价值,创建美丽乡村14个,列为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个、省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4个、市十佳乡村旅游特色村2个,有力带动乡村游、生态游发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7亿元,增长24.2%,彰显出宜居宜业的美好发展前景。2015年,县城还被评为市第十二届文明县城,14个村镇被评为市第十二届文明村镇,西浦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尽力而为促进民生幸福指数新提高
  发展无止境,民生重千钧。2015年,我县秉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从城县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入手,全力改善医疗、就业、教育、住房保障条件,致力于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全县投入教育、卫计、文体、社保资金8.24亿元、增长19.6%,各类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1.1%。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29项。积极扶持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2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192人。社保继续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9.8%。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救助困难群众2633人次。建成农村幸福院19座。新增养老床位76张。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30套,新增配租配售68套。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39户。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入4912万元新建改建学校业务用房2.04万平方米,东区幼儿园等5个项目投入使用,茗溪小学等10个项目加快建设,教育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各类教育齐头并进,高考本科上线万人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我县还被授予“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
  卫计事业持续发展。新建改建医疗业务用房2600平方米,新增床位40张。县医院加入闽东医疗集团。县中医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通过省级评审。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项目完成四期推广,项目点覆盖70%以上农村人口。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项目完成四期推广,覆盖70%以上农村人口。
  同时,深化“平安寿宁”建设,扎实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一桩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不断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吴加元 刘黎明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寿宁新闻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主办:中共寿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中共寿宁县委报道组 | 备案号:闽ICP备12020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