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寿宁新闻网 > 云水小镇 福地托溪 > 乡镇介绍 >
乡情简介
2021-07-22 10:30:10   来源:   责任编辑:林春玲

托溪,旧称鹤溪,源于“白鹤飞来托此溪”而得名。位于福建省寿宁西南部,地处洞宫山麓的闽浙边界,东南邻芹洋,西南毗下党,西北与浙江省庆元县岭头乡接壤,扼寿庆交通之要道,集闽浙边贸之优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下辖托溪、坪坑、黄南州、大黍、际底、洋尾、际头、阔丘、江山、山口、渺洋、沙潭、溪坪、圈石、峡头等15个建制村65个自然村。

乡域地势呈西北、东南倾斜,境内层峦叠嶂,溪涧纵横,山地以陡坡为主,相对高差大,比降明显,海拔在450—16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161.6毫米,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

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自然的“造化神秀”。辖区内有:“仙岩插天”美誉的黄仙岩顶;闽东第二高峰的双苗尖,海拔1600多米,山巅上铺展出500多公顷的天然牧场;拥有福建省最大、华东少有的万亩杜鹃林,历史悠久的“西岩寺”,建于北宋庆历元年(公元1041),系寿宁县四大古寺之一,明朝文学家、寿宁知县冯梦龙在《寿宁待志》详载,以植方竹著名……

近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依托项目开发,念好“山水经”,突破“岭峻溪深、民贫俗俭”的瓶颈制约,自然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成功构筑了“以农固本、以水聚财、以巧营工”的经济发展格局。全乡呈现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朝着建设闽浙边界生态新托溪以及打造成为“云水小镇”的目标前进。

生态篇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托溪乡溪洲等地被探明花岗岩石储量大、色质好、品种多。辖区内曾有30多家石板材厂、4家开矿企业。这些石板材厂大多临溪而建,生产的废水随意排放到河中,造成严重污染,鹤溪流域成了“红河谷”,导致托溪乡连续13年被市环保局列为环保单列乡镇。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托溪乡坚持以新发展新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立乡,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在寿宁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一抓到底的韧劲,全力打好石板材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关停矿山企业、修复生态环境、修建江滨公园、生态护岸、拆除鸡鸭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河清村洁景美的云水小镇雏形初现,优美的环境。

历史的红河谷,如今的绿托溪,托溪乡生态治理的成功案例于2019年荣登《光明日报》,2020年也多次被学习强国推介。

未来的托溪,山更美,水更美,云更美。

致富篇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活,则全盘活”,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内容。

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托溪始终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依托资源禀赋,紧扣“推动新发展,建设新托溪”思路,发展特色种养业,增加农业农村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按照“一轴两翼三片区”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脱贫产业思路,托溪乡正在大力实施万亩高山茶园、万亩生态油茶、万亩水稻、万亩特色种植的“四个万亩”产业振兴计划,已形成茶叶、油茶、猕猴桃、四叶参、黄栀子、蔬菜、养蜂等多元化脱贫产业。

(延伸阅读:托溪乡山口村盛产四叶参,其生长在海拔800-1000米,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硒锌的托溪仙岩景区一带。四叶参富含锌、硒、多种维生素、齐墩果酸等,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排脓、通乳之功效,对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补齐增氧、血压调节具有辅助功效。)

文旅篇

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托溪乡将生态、文化摆到重要位置,充分挖掘本地个性元素和资源禀赋,成功举办文艺采风、民俗文化节、双苗尖旅游节、采笋节、摄影展、送春联等活动;利用民俗、美食及历史文化推介乡文化旅游品牌,把生态文化旅游融入到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

“云水居中清梦远,仙岩峰上彩霞飞。”“一川水月王维画,四壁云山李白诗。”托溪山水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2021年初,托溪乡着手打造云水小镇传统文化展示中心,联合寿宁县作家协会在托溪设立文创基地,营建诗画小院“云水居”。同年,寿宁县文学艺术界授予云水小镇“文创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念好山水经,全力建设“讲诚信,讲新风,讲孝廉,讲文旅,讲发展和山美,水美,路美,村美“的“五讲四美”新托溪,让每一个托溪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每一个游历过托溪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展望未来,托溪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村庄为基,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要,大力培育旅游特色村,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的“云水小镇”;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把生态文化资源转化成产业发展优势,力争做到乡镇规划和生态文化发展相辅相成,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推动“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最终实现自然资源型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型的发展、跨越。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115号
  • 闽ICP备19019730号-1
  • 国际联网备案号20131206
  • 中共寿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寿宁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胜利街128号
  • 邮编:355500 联系电话:0593-2171986   E- mail:lqzx6789@qq.com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171986   举报邮箱:lqzx6789@qq.com
  • 寿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