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5日
新闻内容
第二版: 综合新闻
犀溪坑兜:深山的明珠将变国学村
 作者:吴苏梅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吴苏梅) 3月22日,寿宁县犀溪镇后山村坑兜自然村计生户孙大朋提着一桶稻谷走进鸭圈给鸭、鹅喂食。“自从去年孙克友回村办农场养鸭养鹅后,在村里没什么活干的我就能在家门口上班了。帮助孙克友养养鸭鹅每月就有2800块收入。”
  坑兜地处闽浙两省交界,距浙江省泰顺县城仅10公里,海拔497米。为孙姓聚集村,原有36户,180人。由于交通不便及地理原因,坑兜人外出经商、工作,绝大多数在泰顺买房定居,村中仅有一些不舍离家的老人留守,也因此,使得坑兜村较好的保存了原始古村落的风貌。这里文化底緼深厚,老旗杆石、老牌匾保存完好。这里风景绝佳。有明净的溪流环村而过;村中石土墙、青瓦盖顶的古老民居错落有致;1万多亩茂密的次生原始森林中有明丽的峡谷、壮观的九折瀑、四层楼高由五个大石块重叠而成的塔石等景观。
  长期以来,这样一个诗意的古老村庄就像一颗遗落在深山的明珠,不曾被外人发现它的美,由于人烟稀少而日渐消败。转机来自于泰顺县罗阳二中胡昌脑老师的一次意外之旅及长期在外经商的村民孙克友的回归。
  胡昌脑受台湾著名退休国学教授王才贵的委托到处寻找保存完好的原始古村落,筹建泰顺竹里书院的第二分院。他走遍泰顺县的所有乡村均没有找到理想场所。一天,他骑着车往犀溪镇方向前进,无意中来到了坑兜,顿时被这里的原始风光吸引住了,就在村里住了3年进行深入考察和调研,准备筹建国学村。
  去年3月,孙克友放弃在外的生意回到坑兜准备建农场、农家乐。孙克友的挖掘机在村里施工将会破坏村里原始风貌,胡昌脑无奈之下准备放弃坑兜国学村项目。后经深入了解孙克友加入王才贵和胡昌脑的团队准备联手打造国学村。

  “国学村以国学思想为主导理念,以新型农耕文化为载体,通过乡村自然生态旅游开发,打造特有的儒家孝贤文化和道家养生文化,用文化带动产业,产业带动休闲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就业增收的精准扶贫。”犀溪镇计生书记吴雄钟介绍。“该项目预备投资1.25亿元,对村容村貌进行修复性整改,建起古香古色的凌云书院、乡村博物馆、国学图书馆、绿色亲子农场、无土栽培观光园、亲子生态自助餐厅、乡村大舞台、中医养生堂、森林溪谷、药浴养生会馆、露天太极馆等。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规划,建设团队已经进驻坑兜,准备建设凌云书院、乡村博物馆和亲子实践基地。”
  自去年回村后,孙克友一边管理着国学村建设项目,一边聘请计生贫困村民在村里养了3万多只田鸭、白鹅,全部用微信朋友圈转发等方式销往泰顺等地。他还通过网络将村里的美景发布出去,让坑兜被人们所熟悉,前往坑兜游玩探秘的游客渐渐多了,他所开的农家乐一个星期能接待30多桌客人。他还将建国学村的消息告诉本村村民,原本在外定居的30多个村民陆续回到村里参与国学村建设,领取工资。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寿宁新闻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主办:中共寿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中共寿宁县委报道组 | 备案号:闽ICP备12020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