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综合干预效果好?
慢性病危险因素间常存在协同作用,即两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其致病作用远远高于两个因素单独存在时的作用之和。因此,针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效果是最好的。
◆一般情况下,控制哪些危险因素对健康更重要?
综合考虑对心血管病干预的效果和成本,除对膳食、运动和心理的基础干预外,我们建议干预的优先顺序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血脂异常→饮酒,如果同时考虑致癌作用,戒烟的位置还应提前。当然,如果情况允许,同时控制住所有的危险因素是最佳状态(综合干预效果好)。
◆为什么说“一边吃降脂药,一边抽着烟”是极不明智的?
我国人群中,吸烟对健康的综合危害(包括心血管病和肿瘤)不低于血脂异常,而且戒烟比血脂异常的诊治所需成本更低。然而,在临床上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人们一边吃着昂贵的降脂药,一边还吸着烟。从干预效果和经济学较多看,这种作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应同时选择戒烟和降脂;如经济拮据,则应首先选择戒烟。
◆确定个体危险因素干预的优先顺序还必须考虑什么?
对具体某个人而言,确定危险因素干预的优先顺序还需要考虑各个危险因素所处的水平。危险水平越高,导致发生慢性病的可能性越大,就越需要优先处理。例如同时患有高血压和肥胖的患者,如果其肥胖程度非常严重(如身高172cm,体重98kg)而血压水平不是很高(如148/96mmHg),此时最急需解决的就是肥胖问题,而且减重的同时血压很可能也得到了控制。当然,确定优先顺序时,最好与社区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在综合考虑危险因素的种类、水平、干预成本和难度后科学制定。
◆非药物治疗到底有多大效果?
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物学指标的异常,往往是从行为危险因素向慢性事件发展的中间环节。非药物治疗就是对不健康行为、饮食和心理的改善。非药物治疗是所有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服药量、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控制药物花费的重要手段。以血压控制为例,体重每降低10公斤,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合理膳食(低脂,多吃优质蛋白和蔬菜水果等)可使收缩压降低8-14 mmHg;膳食限盐(6克/日以下)可使收缩压至少降低2-8 mmHg;增加体力活动可使收缩压下降4-9mmHg;限酒可使收缩压下降2-4 mmHg。
◆吃补品或营养品能预防慢性病吗?
补品或营养品都具有不菲的价格。然而,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种补品或营养品预防慢性病的作用优于合理的膳食。可以说,只要注意合理膳食,任何补品都不必使用。对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缺铁缺钙问题,政府已在大力推广奶制品和铁酱油,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其他营养素缺乏的情况非常少见,除非有明确诊断,千万不可盲目进补,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导致肥胖,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反而会诱发慢性病的发生。
◆为什么说选用中药防治慢性病需慎重?
中药因其调理和安慰作用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迄今为止尚未筛选出一种具有较强降压、降糖和降脂作用的中药。如果长期依赖效果不实的中药,而忽视了针对性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疾病状态长期得不到控制,久而久之,会导致脏器受损直至慢性病事件的发生。一些不法药商,抓住群众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可以放心吃”的心理,大肆宣传“纯中药制剂”,肆无忌惮的夸大其防治效果(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病),不仅延误病情,还会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一些中成药为保证治疗效果,还暗地里添加了廉价的西药成分,使得副作用无法判断。提醒广大市民,中药不是绝对无副作用、人很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选用中药防治慢性病也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