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现有残疾人1.56万,占总人口的5.6%,涉及近五分之一的家庭。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爱心助残”的行列,使该县1.56万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和各种条件显著改善。
“一助一”让残疾人创业更顺利
日前,阳光明媚,南阳镇洋边村杨梅山上,龚友根拄着双拐站在管理楼前指挥工人将肥料搬运到杨梅林里,准备施肥。
27前年,15岁的龚友根在修习武术时摔倒在泥地上造成胸椎断裂。后经过抢救和父母三年的精心照料,他才能下地拄着双拐行走。1995年起,在家人和村委的帮助下龚友根先后投入5万元,买下离村不远的100多亩荒山,种下了60亩杨梅、20亩板粟、20亩茶叶。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将农场打理得井井有条,收入逐年增多。果树丰产后,每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左右。
近年来,随着父亲离世,母亲年岁增高,行动不便又失去父母帮助的他感到力不从心,而农业又是个投入大的项目,资金周转的难题也时常摆在他面前。“每当这时,县农办、扶贫办、残联、镇计生协会等部门工作人员就纷纷上门为我排忧解难。有的帮助联系小额贴息贷款,有的送来创业金等。5年来,我先后获得各部门送来的补助款5万多元。”龚友根说。“正是大家的帮助,让我的农场越办越好。”
“2010年,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订了《关于在寿宁县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爱心助残年”活动的方案》。当年11月份,县里启动“一助一”爱心助残活动,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县直各单位确定挂钩帮扶1-2户贫困残疾人或创业残疾人,走村入户到各乡村去看望慰问,送上慰问金,了解其残疾状况及生产、生活需求,制定帮扶计划,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发展信心。先后累计投入71.5万元,为1300多名残疾人送去温暖。为260多户发展种养殖的残疾人,每户给予补助5000元。”县联残理事长缪锦章说。
助困难残疾人住新居
不久前,斜滩镇楼下村困难残疾人张同林经过申请,从县残联领到4000元危房改造补助金。
张同林是个五保户,除不良于行外,还身患心脏病、风湿病,一个人住在一座四面漏风、下雨漏水的老房子里,长期靠政府补助金生活。2014年年底,看到老人的困难,楼下村委请来工人对老人的房子进行翻修,使老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缪锦章告诉笔者,近来年,县里除了给14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每人给予补助金4000元外,还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向残疾人士献爱心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斜滩镇渡船头新村的詹松寿就是在本村乡贤叶石生的救助下住进了新居的。
今年47岁的詹松寿年轻时摔伤无钱医治导致半身不遂,平常靠亲友救济及低保金度日。2013年底,他却住进了占地70多平方米的两层半新楼房里,楼房内有6个宽敞明亮的房间,热水器、洗衣机等电器配备齐全。
2011年,外出经商20多年的叶石生与叶石林返乡时了解到许多村民想建新居却苦无资金,为帮助村民,他们决定捐资并帮助村民拆旧房在原址上建新村。
“他们请来工程队进场拆房、平整土地、修路、建房。叶石生做为工程总指挥,除负责与村民协调沟通外还要负责报批等各种手续。旧房拆除补偿、土地平整、‘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费用全由叶石生与叶石林两人捐助,新房由工程队按统一标准建好后交由村民装修,造价按每平方米426元结算,高于426元的部分则由叶石生出资补偿。由于詹松寿是没有收入的残疾人,他家建房的9万多元则由叶石生出资。”镇计生副镇长林高宝说,一期工程51户新房建好时叶石生共出资170万元,垫付村民建房款20万元
,叶石林出资130万元。 “多亏了叶石生,我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啊!”詹松寿不无感慨地说。
解决就业难生活有保障
在鳌阳镇蟾溪社区白鹇墓自然村的叶竹兴根雕厂里,来自坑底乡的残疾人周然寿正在民间雕刻师叶竹兴的指导下,雕刻着一个物件。
三年前,周然寿经过县残联的介绍来到叶竹兴的根雕厂上班。“叶竹兴对于到厂里打工的人来说即是师傅又像朋友,制作根艺的每道工序都愿意教给我们。只要我们能掌握好技术,发放给我们的工资也会不断的提高。”周然寿说。“如今,我每月领到的工资已有4000多元。”
小时候,叶竹兴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手术费用,叶竹兴腿脚落下了残疾。1988年,年仅14岁的叶竹兴当上了寿宁县木雕厂的一名学徒,从此开始了他的木雕、根雕生涯。2006年,在外奔波学艺十多年的叶竹兴回乡投入十多万元,创办了“寿兴根雕厂”,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精美的根雕作品受到了许多客商青睐,县境内及浙江泰顺、温州等地的客商慕名前来购买或订购,厂里的根雕作品每年可卖出百来万元。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叶竹兴不忘回报社会,他让残联帮忙联系请同是残疾的人士到厂里上班,让他们也能赚钱贴补家用。随着厂里业务的扩大,帮忙的残疾人士从刚开始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7个,每年产值也从刚创办时的10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000多万元。
近年来,县残联积极对残疾人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牵线搭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增加收入。在县残联的帮助下,该县389名残疾人在福州的盲人按摩中心、南阳服装厂、茶企、根雕厂等处实现就业。
为让更多残疾人在生活、就业等方面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惠残政策,我县从2010年开始,陆续开展残疾人“办证月”活动,目前已发放6800多本残疾人证。与此同时,加大对残疾人的扶助力度。三年来,为438个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 、 “阳光家园”补助金合计92.1万元,为零就业的56名残疾人每人每年发放补助金5000元。向371个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住院、药品补助20多万元。为48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手术。向残疾人赠送轮椅、坐便椅等康复器材950多件。 □ 吴苏梅